中國期貨業協會11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以單邊計算,10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6.03億手,成交額為61.22萬億元,同比分別下降13.26%和增長4.54%。1—10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73.47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608.84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4.86%和21.82%。截至10月末,全國期貨市場總持倉量較上月增長12.01%。
從各家期貨交易所的成交情況來看,1—10月,上期所累計成交量為18.53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193.24萬億元,同比分別下降0.37%和增長16.2%;上期能源累計成交量為1.35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25.58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5.09%和下降3.76%;鄭商所累計成交量為25.48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73.22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5.64%和0.8%;大商所累計成交量為21.53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85.73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5.9%和7.15%;中金所累計成交量為2.51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209.07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25.5%和43.69%;廣期所累計成交量為4.06億手,累計成交額為21.99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58.15%和150.44%。
格林大華期貨副總經理王駿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10月有國慶中秋長假,交易日環比減少5個,疊加節前投資者避險離場與節后返場效應,導致當月成交量下滑而成交額微增。
從前10個月數據來看,我國期貨市場成交整體仍保持增長勢頭。王駿表示,分板塊來看,1—10月市場呈現多點開花格局:貴金屬期貨與期權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53%和55%,交易者避險與投資需求凸顯;金融期貨與期權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超過25%和43%,反映出市場風險管理需求提升;能源板塊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增長逾65%與27%,化工板塊成交規模分別增長超20%與11%,是商品板塊增量的重要來源;有色金屬板塊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超52%和11%。
從具體品種成交情況看,市場對工業金屬、新能源材料及農產品高度關注。數據顯示,10月,按照成交額統計,排名各期貨交易所前三的品種分別為上期所的黃金、白銀、銅,鄭商所的玻璃、純堿、燒堿,大商所的焦煤、棕櫚油、豆粕,廣期所的多晶硅期貨、碳酸鋰期貨、工業硅期貨,中金所的中證1000股指期貨、中證500股指期貨、滬深300股指期貨。
談及10月品種走勢,申銀萬國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汪洋告訴記者,10月商品市場整體偏強,其中焦煤、碳酸鋰、焦炭等品種漲幅較大,燒堿、玻璃、生豬等品種表現較弱。
展望11月,汪洋表示,預計大宗商品價格延續反彈,建議繼續重點關注新能源金屬、有色金屬、貴金屬、股指等相對強勢板塊。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,建議在大宗商品、權益市場中尋找低估值且基本面存在改善預期的板塊和品種。
王駿預計,11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量將較10月大幅回升,今年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將分別超過88億手和730萬億元,有望創下歷史新高。

